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新年抛出重磅做法: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招商引资!

体裁分类:其他     主题分类:其他           发布时间: 2022-01-14      发布机构:临西县招商服务中心      浏览次数:92     字体:[  ]

01虞爱华与在肥光伏产业头部企业负责人座谈: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招商引资

1月3日,虞爱华调研阳光能源公司,并主持召开在合肥的光伏产业头部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他强调,光伏是合肥一直紧抓再手的优势产业,将重点抓好“四量”。

1、增强存量企业的存在感,树牢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招商引资的理念,老企业新增大的投资,可考虑能否按新引进企业享受政策,越是深耕合肥的企业,越要做好浇水施肥工作。

2、扩大双招双引增量,围绕电池片,组件,逆变器以及储能等滚动引进项目,做长做宽产业链,优化创新生态圈,打造更具影响力更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3、提高政策含金量,今年一开年就要在全市范围开展“三个听取”行动:即听取群众意见,听取市场主体负责人意见,听取科学工作者意见,确保措施更“解渴”,政策更管用,工作更及时,成效更明显。

4、增加光伏产品应用量,以光伏应用做“加法”,促进能耗做“减法”,可考虑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办法,更大力度推动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利用光伏节能改造,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02“万亿合肥”背后招商密码

1、是“产投”不是“风投”

合肥这么短时间进入“万亿俱乐部”,虞爱华指出,“合肥速度”背后靠的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有人说,合肥这座城市把创新当生命、抓创新像拼命、视创新如使命。

对于媒体称合肥是最牛风投机构,虞爱华表示:“准确地说,我们不是“风投”,是“产投”;靠的不是赌博,是拼搏。因为,赌博是有今天没明天,拼搏才是抓今天赢明天。”

而合肥投的方向也十分明确:主要是“两向”,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合肥做了许多“无中生有”“新题大做”的文章,围绕“芯屏汽合”、“集终生智”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对于任何一家投资机构来说,如果投资经理换了人,投资策略就可能会发生改变。而对合肥这座城市来说,“这么多年来,合肥政府的一个可贵之处正在于‘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新官始终理旧账,没有因为人事的变动影响对企业政策的变化。这么多年来,合肥始终是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永做好朋友。而从合肥在打造营商环境的经典案例来看,时时体现出的是“先和企业共患难,再和企业同富贵”。正是这种勇于担当和尽责守信,让如今的合肥成为商家必争之地。”

2、合肥史上“最持久”的投资

虞爱华特别提到了,在合肥还有一项十分特别的投资,一投就是50年,堪称史上最“持久”的投资。而这,正是合肥与中国科大“一城一校”之缘。

“合肥与中国科大相亲相爱、相伴相随,而且历久弥新。没有中国科大,合肥难有今天这样出彩。中国科大有今天,也有合肥出的力。”

虞书记提到的这个故事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1969年,受国内外复杂局势影响,13所在京高校因故被迫外迁,疏散到全国各地,史称“京校外迁”。其中最不受待见的一所学校,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当时全国因为“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吃不饱饭是很多人的共有记忆,而当时一所大学几千张嘴,就成了很多省市的“负担”——中科大原本计划去河南,被拒绝了,改去江西,又被拒绝了。

虽然河南拒绝了中科大,但河南出身的安徽省领导人李德生,独具慧眼将中科大邀请到了安徽安庆落户。安徽省当时明确表示“安徽人民即使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国的科学苗子保住”。

坐落于淮河以南的合肥,没有暖气,冬冷夏热,生怕师生呆不惯的合肥干脆为中科大建立起了第一条供暖专线,让中科大从此成为了南方有暖气的大学。

不仅如此,当时穷困落后的合肥,生怕老师学生缺电不能好好学习、研究,干脆给了中科大最高级别的供电保障——政府可以停电,中科大绝不能停电。

合肥几十年来一如既往对中科大好,甚至后来中科大要扩建的时候,合肥干脆把中科大互不连接的东校区和西校区之间的部分拆了,划为中校区留给了中科大。

1972年,中科大重建数、理、化基础教研室,恢复开展教学研究工作;1978年2月中科大恢复列为全国重点大学;正因为有了中科大的“下嫁”,合肥这个当时还比较穷困的“铁路盲肠”城市,终于有了逆袭翻盘的筹码——人才,这也成为合肥发展的基础。

3、投资的风险党员干部担,主政者担

此前,最令市场津津乐道的是,合肥专盯那些“走投无路”的大型困境企业大胆下注“招安”,敢于接纳“落难王子”。

一家家深陷困境、举步维艰的独角兽企业,在“合肥模式”的催化下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实现“史诗般的崛起”:

1999年12月,科大学生出资300万元创立的“硅谷天音”弹尽粮绝之际,安徽信托、美菱集团和合肥永信三家国企分别拿出1020万元各占17%的股权,与硅谷天音的老股东一起成立讯飞有限,最终解了燃眉之急。

这家企业就是科大讯飞的前身。如今科大讯飞已发展成为营收超百亿元、市值近千亿、人员过万、一年纳税近十亿的明星企业,成为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2008年出手当年巨亏超过10亿元的京东方:京东方落户合肥,开建第6代TFT-LCD液晶面板线,项目所需175亿元资金完全由政府托底。

2011年,下注长鑫半导体,合肥开始书写“中国芯”崛起的故事。

2013年,华米科技的前身华恒电子陷入发展困境,合肥高新建投集团旗下高新信用担保公司及时提供担保。

合肥最为人称道的投资,莫过于2020年对蔚来汽车的70亿投资。拿到合肥政府的70亿元投资之前,蔚来可谓命悬一线。2019年亏掉112.9亿元后,蔚来又遭受疫情雪上加霜,最困难的时候,恨不能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因此,当2020年4月合肥决定向蔚来“慷慨解囊”时,外界视之为“一场豪赌”。

资金落地后,蔚来境况逐渐好转。2020年下半年,蔚来股价飙升20倍,销量也屡攀历史新高,其市值已接近900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第五高车企。

自合肥引入新能源汽车业务以来,江淮、大众、国轩、蔚来已经抱团式扎根合肥,安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到了全国12%……据统计,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合肥投资了50多个相关项目,总投资额超过500亿,聚集产业链企业120余家。

对于投资的风险谁来担这个问题,虞爱华直言:投资的风险肯定是党员干部担,特别是主政者,要敢于担风险。“只想保险,怕担风险”干不成事。当然,担当作为不是胆大妄为,必须基于科学的决策、严密的程序。

“有多大的担当,干多大的事业。纵观合肥,许多成功战例,都是基于科学的决策和严密的程序,都是与企业先‘共患难’,然后才‘同富贵’。京东方、蔚来汽车的成长,就是最好的证明。”

04联手头部企业

从各地政府招商引资的现有做法来看,不少地方政府在资本招商领域都已经进行了布局,比如苏州设立了“创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上海黄浦区设立了“中金上海长三角科创发展大基金”。同时,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也开始通过“以投带引”“资本招商”“产业基金”的形式引入大项目落地。

合肥模式之所以成功,其就是成功运用了上述形式,而其主要的落地点就在于联手头部企业、围绕产业链进行投资。

合肥模式围绕地方政府新时期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编制实施重点产业精准招商引资目录图谱,将主导产业全链条龙头企业、总部机构、独角兽企业、行业冠军企业和新兴企业进行梳理并形成重点招商名单,运用政府产业资本加强对链主企业的股权投资,加强对链主企业配套企业的股权投资,加强对区域其他相关企业的投资,形成总部或研发机构集聚的产业链群。

合肥的产业链招商指南是由合肥市投促局领导牵头,会同14个局机关工作人员共同编制。有别于普通的风土人情宣传册,招商指南综合大量文献资料和行业报告,紧密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家电等重点产业,对化合物半导体、微机电系统产业、功率器件产业等24个细分领域产业进行了详细解读。从产业趋势、市场布局、产业政策、产业链全景,到每个细分产业招商的目标企业、对接平台等,都以文字、数据、图表的方式清晰呈现。

在精准招商指南的加持下,合肥充分发挥国有资本作用,用资金换技术、换市场,瞄准目标集中投入、持续投入,实施“龙头企业+产业项目”战略,通过投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落地。

2010—2020年,合肥GDP规模从2700亿元增至万亿元,全国排名升至20位,被称为“最大黑马城市”。合肥通过“以投带引”招商引资新模式,引入并培育了新型显示器件、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集群,实现十年“换道超车”。

除了抓住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投资外,做好投行基本功也是其成功的根源之一。

总结合肥资本招商基本路径可概括为:以尊重市场规则和产业发展规律为前提,以资本纽带、股权纽带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增资或国企战略重组整合打造国资平台,再推动国资平台探索以“管资本”为主的改革,通过直接投资或组建参与各类投资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服务于地方招商引资,形成产业培育合力。

具体来看,一方面,合肥注重强化资本运作,依托合肥产投、合肥兴泰、合肥建投三大国资投资平台作为开展资本招商的“牵引器”和“主力军”,联合中信、招商等头部投资机构共同设立近千亿元的产业基金群,形成“引导性股权投资+社会化投资+天使投资+投资基金+基金管理”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不断增强创新资本生成能力。

另一方面,在具体运作机制上,合肥主要通过投资并引入上市公司募投项目推动落地,并围绕投资前期、中期、后期全链条打造“引进团队—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闭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与项目招引、产业培育共融共生、协同发展。

其关于发展的策略的内在逻辑是:在打造完整产业链、营造产业生态圈的战略目标之下,即使个别落地项目暂时出现经营困难,也在为当地创造税收、就业和GDP,在借助各类基金的组合投资后,具体项目的投资风险可以有效分散。

并且,如果目标公司经营顺风顺水,合肥未必能够得到青睐,而困境企业往往是投资抄底的时候,可要求全产业或核心业务都过来,招商条件也很好谈。

在这个意义上,合肥市政府实际上是以“股权投资”的思路代替了之前的招商和产业扶持政策(比如各种补贴)。“股权思路”提供了一种可能更市场化也更专业化的方式,来完成对政府资源的盘活和效率提升。

05将“链长制”发挥到极致

凤凰引进来,成功落地才是关键。针对政府的资本招商和以龙头企业构建产业链招商,目前不少地方出台了“链长制”。

“链长制”最早出现在湖南长沙,浙江是国内最早在全省范围推行“链长制”的省份,而合肥将“链长制”发挥到极致并得以落地。

为了推进重点项目,合肥设立了“链长制”,由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确保项目高效无碍地建成投产。其中集成电路产业链的链长,是市委书记。

“链长制”由“链主”和“链长”两个部分组成:

“链主”是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由市场自发形成的,能够协调产业链上各个节点的活动,在产业链协调中会利用其主导地位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淘汰产业链落后环节,引领产业链发展;

而“链长”是产业链倡导者、支持者、维护者、守望者,往往由地方政府高级公务员和行业协会负责人担任。“链长”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产业链做大做强和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困难问题。

“链主”是企业,“链长”是政府,“链长”与“链主”的关系也是政府和市场关系。总之,“链长制”的产业链制度就是“链主”(企业)通过自身实力在市场竞争中逐步获得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和领导权,在这个竞争过程中需要“链长”(政府)的维护,发挥好建设者和协调者的功能。

从地方经济来看,“链长制”不仅是民营经济的“守护者”,也是产业创新的“加速器”。

目前各地“链长制”积极推进,但成效尚未显现。但毫无疑问的是,“链长制”形成的基础是产业集聚,推动特色产业做优做强的同时,围绕着产业特点和特征,沿着产业链上下游继续发力发展。将点状的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展为链状的产业联动,进而形成区域特色产业自身循环发展。

在当代全球价值链投资与贸易为主的背景下,世界产业分工体系已经形成一个复杂网络,任何一条产业链上都聚集了成千上万家企业。任何一家企业、一个产业基地或产业园区想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就需要更进一步加强与同一产业链上其他地区的企业的协同。【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公众号zsyz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