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西县2004年县本级预算及县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县本级预算及县总预算草案的报告

体裁分类:部门预算     主题分类:财政、金融、审计           发布时间: 2008-04-25      发布机构:临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82     字体:[  ]

――     —–2005年在临西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临西县财政局局长 孙连涛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作临西县2004年县本级预算及县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县本级预算及县总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0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4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财税部门在当年减收增支因素较多,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县本级和全县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较好,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维护了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

    县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4年全县全部财政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3%。预算执行中,由于农业税税率下调三个百分点、烟草行业税收体制上划以及其他一些政策性减收因素,对我县财政收入影响较大,预算收入进行了相应调整,当年财政收入完成8027万元(含基金),占预算106.1%,如考虑政策性减收因素可达到9040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40.3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4.5%,比上年增长10.5%;中央级收入完成2902.3万元,占预算的103.8%,比上年增长1%;省市级收入完成919.3万元,占预算的105.6%,比上年增长4.4%。全县财政支出完成1276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9.2%,比上年增长9.9%。

    县本级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384.3万元,占调整预算的  107.6%,比上年增长10%,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7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6.9%,比上年增长19.8%。县本级财政支出完成7103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9%,比上年增长9.7%。

   各位代表,为了圆满完成2004年的各项预算任务,全县各级财税部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化财政改革,强化收支管理,严格预算执行,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

   (一)落实“三农”政策,加大支农减负力度。一是加大农业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004年全县用于农业方面的支出达882万元,重点支持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动物防疫体系和农业信息化建设。财政部门多方调剂资金530万元,支持村村通工程和农用生产桥建设,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积极落实直补政策。2004年是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第一年,直补工作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组织全体干职工深入到乡、村、户,宣传政策,指导业务,在全市第一个将直补资金兑付到农民手中,同时,切实解决直补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严格程序,严密手续,加强监督,将395万元直补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到种粮农户,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称赞。由于我县直补工作扎实、行动迅速,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财政局领导专程前来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三是进一步推进和巩固农村税费改革。不断加大农村税费改革力度,广泛宣传改革政策,严格操作程序,改革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业税税率下调三个百分点,同时核减计税土地2.8万亩,全县农业税正税减少914万元,附加减少183万元,共减轻农民税收负担1097万元。人均负担比上年减少38元,亩均负担减少20.3元。

   (二)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努力克服经济基础薄弱、收支矛盾突出等困难,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压减不必要的开支,确保重点支出。一是牢固树立“保工资就是最大政绩”的思想,把工资发放放在财政支出的首位,通过千方百计调度资金,积极争取上级保工资转移支付资金,完善工资专户和银行代发工资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欠发工资责任追究制等措施,切实保障了按月发放工资。并将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上划县财政统一管理,乡镇“自收自支”人员工资纳入县财政管理范围,到2004年底,全部兑现了国家工资标准,彻底扭转了多年欠发工资的局面,当年工资性支出比上年增加700万元,实现了全县公教人员工资统一标准、统一时间、足额发放。二是不断完善社保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年征收企业基本养老金495万元,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调剂资金,保障了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取养老金。筹集失业保险金、再就业资金36万元,缓解了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12万元,基本保障了贫困居民最低生活需要。三是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支持城镇建设。全年投入资金510万元,用于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完善了县城功能。支持河西镇街区建设和管理资金30.3万元,改善了镇区环境。

   (三)调整乡镇财政体制,加大解困和激励力度。为了切实缓解乡镇财政困难,调动乡镇理财积极性,规范乡镇财政管理,按照“县乡兼顾,压县保乡”的精神,对乡镇财政体制进行了调整完善。一是夯实乡镇收入基础。改变“基数+增长”的做法,根据调查掌握的乡镇财源状况,实事求是地下达收入任务,当年乡级财政收入目标比上年略有下降,防止乡镇虚收,提高了收入质量。二是确保重点支出。将公教人员工资、优抚对象等人头经费作为支出重点,优先安排,全县统一标准,县财政统一管理,从源头上解决了个别乡镇拖欠工资的问题。充分考虑乡镇财政运转的基本需要,在财力上给予倾斜。三是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经济发展。制定了“超收自留、以奖代补、严格考核、收支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了乡镇发展经济、组织收入、当家理财的积极性。新体制实施以来,各乡镇政权运转及工资发放状况明显改善,收入扎实可靠,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财政各项管理日益规范。

    (四)提高理财质量,加大财政改革力度。一是推进预算管理改革。按照“收支平衡、保证重点、综合预算、零基预算”的原则编制部门预算,改进工作措施,完善管理办法,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将非税收入纳入财政管理,增强了政府调控能力和部门收支透明度。二是完善政府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不断健全机制,规范操作,严格把关,认真执行财经制度,全年支付中心拒绝审报不合规凭据60多笔,节约资金17.5万元,有效地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了财经纪律。三是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全年共组织招标、竞标、询价采购52次,采购金额890.5万元,比上年增长150%,节约资金149万元,资金节约率达16.7%,有效地规范了支出行为。四是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严格掌握收费项目和标准,认真执行“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监管”的票款分离管理办法,从源头上制止了“三乱”现象的发生,为全县经济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五)规范财政管理,加大财政监督力度。适应财政管理与改革发展的要求,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不断提高财政监督水平。逐步建立起了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稽核的财政监督制约机制,形成财政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经常性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覆盖财政管理和财政性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体系。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实行县级报帐制,国债资金及其他专项资金实行事前审计划、事中查项目、事后搞验收的管理办法,对社保资金实行封闭运行,切实保障了专项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各位代表,2004年县本级预算和全县总预算都较好地实现了既定目标。但困扰我县财政经济运行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不容忽视。财源基础薄弱,财政收入增长缺乏后劲;支出结构不尽合理,人头经费所占比重偏大;财政困难的状况没有根本缓解,特别是乡镇财政困难的问题十分突出,收支矛盾依然尖锐;政府债务难以回收,偿还债务压力很大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各级领导和财税部门的高度重视,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5年预算草案

 

   200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对于促进全县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全县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为做好今年的财政经济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我县财政经济运行也面临一些新的困难,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用财力增长的空间很小。分税制改革以后,主体税种已成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量部分县以下分享比例偏低;出口退税中央全额负担调整为超基数部分由县财政按比例负担、农业税税率将继续下调等政策性因素对财政影响较大,全年财力增长是十分有限的。另一方面,政策性增支大大超出了经济发展和财政承受能力,仅个人增资翘尾支出就达950万元,社会保障任务加重,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也对财政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财政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我县2005年预算安排坚持四项原则,即: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积极稳妥,贴近实际;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依法治税,公平税负。按照上述则,综合考虑国家有关政策和我县实际情况,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3%。因全市分部门收入任务暂未安排,为使市、县任务衔接,待市正式分配财政收入任务后,再将分部门、分项目的收支预算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在支出安排上,首先保证公教人员工资按月发放,不拖不欠;努力保障其他法定支出;保障政权机关的正常运转;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按照《预算法》要求,乡镇预算由各乡镇本着自求平衡的原则因地制宜,自行编制,县汇总上报。

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确保完成2005年财政预算任务

    2005年,我县财政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央提出了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思路,省市也将加大对县乡财政的支持力度,并对县乡财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财政部门将紧紧围绕全县发展思路和各项工作目标,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为全面推进我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一)千方百计组织收入,确保完成收入任务。圆满完成财政收入是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财税部门要抓住“项目建设年”的机遇,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项目建设,壮大财源基础。同时,坚持依法治税,强化征管。正确处理“取予”关系,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深入开展财税普法活动,积极帮助企业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确立守法经营、依法纳税的理念;加大对税源大户的监管和稽核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偷、逃、漏、骗、抗税行为,努力实现应收尽收。

    (二)切实加强支出管理,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严格执行县人大审议批准的年度预算,硬化预算约束,增强预算刚性。进一步完善工资发放保障机制,继续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和对下工资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公教人员工资及离退休费按国家标准足额发放。加强资金调度,优化支出结构,压减一切不合理支出,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关系全局利益的重大事项。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作风,坚决纠正脱离预算约束先支后报和各种违犯规定乱花钱行为,使每一笔资金都用之合理,用之合规,用在关键处,让人民放心,让群众满意。

    (三)认真落实三农政策,确保农民减负增收。一是严格执行农业税政策,我省决定今年再降低农业税税率2个百分点。财政部门将认真落实这一重大惠农政策,核减到乡村,落实到户,张榜公布。加强农业税征收管理,严格程序,取信于民,从严查处搭车收费行为。二是认真落实粮食直补政策。继续加强粮食直补资金管理,确保直补资金落实到种粮农户,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三是做好农业税减免工作。对全县农业灾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将减免资金落实到受灾农户。四是紧紧把握国家、省对“三农”的扶持政策,争取吸引更多的支农资金,同时,合理调剂资金,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

    (四)继续深财政改革,加快财政制度创新。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加大综合财政预算改革力度,对单位预算内、外各项财政资金和其他收入,统一管理,统筹安排,提高各部门收支透明度。完善和规范政府采购管理,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商品物资要全部依法实施政府集中采购,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与规模,在工程和服务等采购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继续加大政府集中支付力度,规范操作程序,完善管理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严格票据管理,重点加大对教育、涉农、涉企收费的监督管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五)立足于政策和发展,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县乡财政困难问题已成为财政经济运行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我县是省级财政困难县,财政拮据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今年,中央出台了“三奖一补”政策,为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带来了机遇,我们将借助这一政策,积极向上级反映我县的实际情况,取得同情和支持,争取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缓解我县财政压力。另一方面,要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夯实财源后劲,增效增收,实现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

   (六)加强财政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理财水平。当前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财政干部队伍是做好各项财政工作的前提。财政干部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增强科学理财的本领。要加强党性锻炼,加强勤政、廉政建设,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经得起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诱惑的考验。牢固树立法制意识和依法行政观念,带头学法、懂法、守法,依法办事。努力培养一支适应财政工作新形势,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财政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财政工作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决心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以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今年的预算任务,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